1、《本草纲目》,中国药学著作,52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该书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2、《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草本纲目》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雄姿居于中国古代药学之熬头,成为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素有“天下第一药典”之称,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成为历代医者和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必修书。
3、C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故选C。
4、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书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介绍:《本草纲目》是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五十二卷。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余。
5、《本草纲目》,中医典籍,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古代东方医学也逐渐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治病经验。据可靠资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印度就能做断肢、眼科及剖腹产等手术。埃及很早就使用催吐下泄、利尿、发汗等治疗法,并已知灌肠法,后者实际上起了治疗、清肠或排出肠内腐败物的作用。
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2)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扁鹊:战国时期 ,发明望闻问切诊法 华佗:东汉末年 ,发明麻沸散,开始做外科手术,写出《青囊书》张仲景:东汉末年,写出《伤寒杂病论》孙思邈:唐朝,写出《千金方》李时珍:明朝,写出《本草纲目》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本草纲目》,中国药学著作,52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该书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C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故选C。
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药巨典”的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是:本草纲目。李时珍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编成此书。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该书由明代李时珍所著,共收药物1892种,附药方11000多则,图1160篇,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古代科技成就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医药学等方面。天文历法 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运动、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天空分区等等。因此,中国古代历法有现今天文年历的性质。
华佗,东汉末年的著名医生,以其精湛的外科手术技艺而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了1600多年。张仲景,同样东汉末年的名医,被尊称为“医圣”,其著作《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