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还是小农思想,利用当时农民没有知识、没有饭吃,来组织反抗反动的政府,借用拜上帝教这个四不像的宗教反对儒学,反对“清妖”。在定都天京之后,权力基本已经完全交给东王杨秀清,后期都交给李秀成、陈玉成了,自己完全不理朝政声色犬马。
洪秀全要建立一个中西结合以天主教为色彩的中国,以武力夺取江山;康有为思想守旧封建,不过他是要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洪秀全战略眼光也较曾国藩为不足,致使起义后期重大决策频频失误;曾国藩一生崇尚儒家理学思想,洪秀全虽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学教育,但后期思想发生不良转变,由于受到自创伪宗教——拜上帝教的精神毒害,其世界观逐渐出现紊乱,变得日渐迷信。洪秀全、曾国藩两人在晚清政治舞台上颇为不同的表现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深层次原因。
文化功力的欠缺,使洪秀全无法创立出先进的思想来指导和号召民众。因此,他的政治主张只能激发出农民阶级的热情,而不能把他们带向彻底胜利的彼岸。曾国藩很自然地凭借自己的功力和判断,一下就抓住了洪秀全的局限和弱点。
洪秀全与曾国藩 洪秀全吸取西方基督教、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思想资料基础上创立的上帝教,目的是为了“开创新朝”,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剥削的“公平正直之世”——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3、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旧属湘乡县)。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1、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真相就是天命难违,反之,生命这场游戏,就彻底失去了它自身的魅力。但是,正因为天命不敢违抗,所以这场游戏才不会结束,既然游戏不会结束,干嘛去在乎输赢呢?尽人事,听天命,就好了呀。
2、但曾国藩从不在众人面前谈论天命,即使私下谈论,也总多在小圈子,并且多在事后,他愈是感到天命难违,越是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志之所向,金石为开”,就是他晚年用来勉励年轻人的。
3、作为一线教师,发现问题所在,但还需“阳奉阴违”地遵照学校的要求做一切别人都做了自己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也得像曾国藩一样既痛恨这样的官场,又不得不学着在这样的官场里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他做到了,做得游刃有余,做到平步青云。
4、实际上,曾国藩十分迷信所谓的天命和运气,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却也有着不同的变化。比如在壮年时期,曾国藩曾说:“我的名誉、功业和文章都是来源于运气,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自信,运气也是靠不住的。”尽管在壮年时期,曾国藩强调自信心才是重点,但是到了老年,他的自信心就逐渐消磨殆尽了。
1、正面评价:曾国藩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中国面临外来侵略和内部动荡的严峻时刻,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曾国藩提倡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这对当时的社会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毛泽东: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1蒋介石:①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②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3、对曾国藩整体评价: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有一句话,他说“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说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清官,他这种和光同尘、遵循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他自己和官场的冲突,有利于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办一些大的事情。
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小地主家庭。自祖父一辈都算不得聪明,他的父亲倾其一生也没有考中秀才。曾国藩继承了父辈的基因,甚至可以说天资钝拙。 我们所认识的曾国藩是一位内清外浊,内方外圆的非典型的清官。
曾国藩有一句话,他说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说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清官,他这种和光同尘、遵循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他自己和官场的冲突,有利于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办一些大的事情。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小地主家庭。家族中,从祖父那一辈起,便不以聪明才智著称,他的父亲一生努力,却未能考取秀才。曾国藩继承了父辈的资质,可以说天资并不出众。他是一个内外分明、外表刚直而内心圆滑的非典型清官。他的一生中,曾处理过许多重大事务,且其手段高明、精明。
曾国藩远没有清到这个程度。如果给清官分类的话,曾国藩应该归入“非典型类清官”。也就是说,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曾国藩的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 也就是说,风水吉凶之说,是“地理”;而孙子听从爷爷的话,是“天理”。
内清外浊的非典型官员曾国藩的材料里有一份有趣的作业清单,是他给总督府的女士们看的。因为太守府不允许曾国藩雇佣太多的仆人,人手不够,曾国藩要求妻子们自力更生,自己做家务。同样是这七年,曾国藩给女儿和儿媳定下了作息时间。每天早饭后要做配菜、点心、酒糊,这叫菜。早上纺花或亚麻叫衣服。